怎么用互联网+来改变自己?

2015/11/10 17:07:26

为什么大企业和小企业、互联网业和其他行业、成功者和创业者,几乎都患上了焦虑症?

大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环境不好,而且会持续不好。

  二、制造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三、零售服务业价值重构,营销、渠道、支付、物流都在改变。

  小的因素各有不同,各家都有难念的经。总之,大家有共识:变变变!不变日子肯定会一天不如一天,变的话,有可能找到明天。

 

怎么用互联网+来改变自己?总结当前的实践情况,可以从逻辑上分为四层。

  第一层:+互联网,是基础

  这一层Z好理解,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改造企业的内外部,内部主要指企业信息化,外部主要指和外界的联系方式。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创业者,在开展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时,都要使用互联网这一基础工具。在这一层,互联网直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第二层:互联网改造,主战场一片红海

  伴随着智能手机这一Z方便的互联网工具的普及,由互联网行业率先发起了互联网改造运动,技术手段是第一个切入点。在BAT分别大规模地把用户和流量从固线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转的过程中,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创业者试图群起而分享之,Z终还是以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手机淘宝和手机百度分别胜出(百度动作稍迟,搜索市场差点被瓜分)。随后,百万互联网创业者大军选择不同的路径和方案,去探索、改造传统行业里的痛点。打车、餐饮、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先后成为改造热点。不同的路径和方案选择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大部分创业者成为炮灰,一小部分在死亡边沿苦苦挣扎,只有极少数幸运儿如滴滴打车、陌陌,成为独角兽。而还在创业路上挣扎的这一小部分,发现大的市场机会已经被瓜分完毕,唯一的出路是往细分市场里钻,于是静下心来,认真琢磨社交、在线旅游、上门O2O、社区服务等领域里的细分市场,如职场社交、本地社交、兴趣社交、同志社交、出境自助游、出境民宿预定游、本地伴游等等,把互联网改造导向成百上千的细分市场,并向互联网创造升级。

  可以用技术手段、路径方案和细分市场三个关键词,来总结互联网改造的路径。而根据硅谷传奇投资家彼得·蒂尔《从0到1》的理论,互联网改造主要做的是从1到N的优化、深化、细化工作,这项工作的主要属性不是创新,而是复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规模和市场份额。

  怎样进行互联网改造?要针对痛点、引导需求和顺应习惯。在技术条件不成熟时硬推概念,如微信的多次商业尝试、手机淘宝的“来往”等;创造需求而不是引导需求,如开个所谓的互联网餐饮店、上门洗车等,是在互联网改造中要吸取的教训。

  第三层:互联网创造,目前还是蓝海

  互联网创造是互联网改造的升级,主要是从0到1的过程,创新是主旋律,主要包括组织重构、生产流程再造、商业模式创新、新产品制造等四个方面。

  目前组织重构的案例还比较少。小米算是一个,据说其内部组织管理特别扁平化,且没有设置KPI指标。传统企业中,海尔的“自杀重生,他杀淘汰”八字方针挺吓人的,去掉了2万名中间管理层,把过去30年辛辛苦苦打造的超级航母,解构成一支由上千个经营单元组成的并联舰队,每个经营单元都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海尔以“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三化”改革,朝工业4.0迈进。

  生产流程再造里Z典型的案例是共享经济,Uber、Airbnb的故事都讲烂了,但其实离大部分创业者还是有一定距离。好吧,举两个传统企业进行生产流程再造的例子。一个是卖吸尘器的,叫小狗电器,它构建的全自动逆向物流售后服务“嗨修”,以Z末端的售后服务为起点,创造出极低成本的售后服务模式,实现生产厂家、销售商和用户三赢。还有一个是做货运物流的,叫汇通天下,十几年来一直想做一件事,就是监控货车司机是否偷油,以节约运输成本,它多年来设置了很多管理环节,想了很多管理办法,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直到去年它终于做成了一个叫“G7”的App,可通过云平台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解决解决了问题,还缩短了管理流程。现在这款产品已被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型物流公司使用。

  商业模式创新就不讲了吧,这又是一个烂大街的话题。

  新产品制造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互联网创造,也是焦点话题,像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无人驾驶车、3D打印等,良莠不齐,有的已成功,有的还在路上。

  互联网创造里Z需要警惕的是伪创造,打着新产品的名号吸引用户眼球,骗开用户的钱包后留下一片骂声,这其实是互联网的“快”思维在作祟。目前家电领域里的大部分所谓智能产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的智能穿戴设备,都属于这一类。真正的互联网创造,同传统的制造业一样,也需要较长的研发时间,也需要不断试错不断总结,绝对不是一个“快”字能解决的。汪滔做大疆无人机是从2005年开始的;谷歌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研究,也是从2005年开始的。2012年5月,谷歌在美国内华达州获得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合法车证,但谷歌一直说:“我们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能到2020年才能正式上路。”

  第四层:社会变革,是方向

  Z后简单说一下由互联网引发的社会变革,主要分为行业关系变化、社会规则变化和社会结构变化三个方面。

  行业关系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各种生态圈的建立和跨界发展。目前正在构建的有阿里的电商生态圈、腾讯的社交生态圈以及百度的搜索生态圈等,金融业、媒体业以及多种O2O,正在形成跨界。

  社会规则变化的主要表现有旧规则被打破和新规则确立。目前在出行、金融、房产交易、网络媒体等领域已经出现了新旧势力的激烈交锋,今后的路依然漫长。

  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协作新模式、新业态的出现,以及某些传统职业的消失。共享经济、网络协同和众包众筹等所创造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产生一些全新的组织类型及个人与组织关系模式,改变和重塑传统社会结构,形成新的社会结构。与此同时,媒体记者、专职司机、车间工人、银行柜台职员等职业可能会逐渐消失。

  以上就是互联网的四层演变路径,简单用一张图总结一下:

互联网+的四层逻辑:从商业到社会的变革,互联网的一些事

 

互联网公司之间频频合并,到底是何逻辑?,互联网的一些事

  携程和去哪儿网宣布合并之后,这已经是今年内第四起互联网垂直领域的前两名公司之间的合并了。在此之前是58同城和赶集网,滴滴和快的,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等。那么,为什么在今年这种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并会频发,这其中隐藏着的真实商业逻辑是什么?东楼不妨来试着解读一下:

  1、 一切都为资本利益Z大化

  首先,行业之间的兼并收购一定是为了资本利益Z大化。在今年的四起合并案当中,无一例外的是全部都是资本方在背后推动。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这其中很少有情怀,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公司或融资多轮的互联网公司,尽管公司的创始人独立发展的意愿强烈,但是在资本面前无可奈何。在具体到这次携程收购去哪儿的案例当中,百度作为控股股东,持股去哪儿网51%,而庄辰超作为公司CEO,仅仅有7%,就算是去哪儿整个的管理层加起来也就持股14.5%,在这种情况下,话语权完全在资本方一边。

  并且,合并双方的体量相当,市值或估值都在几十亿美金以上,这些合并案每一个都让人感到“震惊”,操作如何大体量的公司之间的合并,必将会为两个公司层面带来巨大的组织架构调整,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的裁员,促使两家曾经的“死对头”公司能够有如此大的动力走到谈判桌上的一定是资本利益。资本为何要推动合并,愿意很简单。合并一方面能够达到对行业的绝对垄断,便于推高估值或市值,另一方面也能够给予一些投资人退出的机会,因此,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合并都是Z代表资本利益的选择。

  2、竞争太激烈,互相损耗不如抱团取暖

  其次,垂直领域的第一第二名之所以会走向合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双方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太过激烈以致于双方损耗都很大。并且,这些竞争中的互联网公司,无论上市与否,偏偏都是不赚钱的,一味的烧钱已经让这些公司力不从心,有限的现金流正在一点点的消耗殆尽,这是如果想要继续玩下去,就需要继续募集更多的资金,而经历了多轮融资和上市之后,这些垂直领域的“大家伙”们体型已经非常庞大,市场上很难再找到接盘侠。

  而这时寻求双方进行合并,一来可以减少互相之间的损耗,避免持续损耗下去,Z终是两败俱伤的惨烈局面,让第三方公司渔翁得利。二来可以互相抱团取暖,也能让投资者再次看到希望,便于之后的市值飙升或再融资。Z典型的就是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这两家公司连年对攻,消耗过大,就连融资都是前后脚,你融资7亿美金,我就融资8亿美金,双方之间尽管有一二名之分,但是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而在百度豪言100亿人民币扶持百度糯米之后,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感觉到深深的威胁,而这是选择合并无疑是一种抱团取暖减少损耗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巨头的攻击,确保现在的市场份额不被第三方蚕食,并且还能联手做高估值。

  3、互联网的7:2:1法则再次生效

  还有,在互联网业界流传着一个721法则。即一个超级公司会占据市场的70%的份额,老二会占据20%左右的份额,剩余的10%由几家小公司分食。这个法则已经在搜索市场、社交市场等领域被腾讯、百度等公司验证了一次。而目前主导合并的双方公司管理层面方面和资本的意愿来看,无不是希望新公司能够垄断垂直领域的70%以上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行业的主导权和定价权,Z终实现扭亏为盈。

  很多人应该也注意到,近来的合并案多发生在两家O2O平台之间,这个看似偶然但却有一个根本的逻辑。那就是作为连接用户与商家的O2O平台,商家不会白白的贡献自己的利润给平台,用户因为也有更多元的选择也没有忠诚度,这是平台没有定价权,产生不了利润空间。而只有在取得垄断的市场地位时,才有可能在用户和商户两端获得收入。因此,从目前的几起合并来看,几乎全部都是达到了这一目的。比如这次携程和去哪儿合并,两者的在线机票预订份额就将达到70%以上,又比如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的合并,在团购领域几乎能够到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又比如58同城和赶集网的合并,在分类信息领域也将达到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等等。

  4、BAT主导互联网行业

  Z后,合并年年有,为何今年特别多?如果你在业内多年且是个有心人的话,其实你应该能够感受到,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2015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间节点,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已经行至岸边,渐渐恢复风平浪静。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深度整合的事情,而随着一家家垂直领域的前两名合并,也预示着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行业的霸主无疑是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三家,其他互联网的公司或多或少都在这三家公司的阴影之下。

  而如果你再稍加留意的话,在今年的合并案当中,除了资本那只无形的手之外,我们还能看到这背后都站着BAT互联网巨头的身影。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背后有腾讯和百度的身影,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合并背后则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滴滴和快的的合并背后同样还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身影,而这次携程与去哪儿网的合并,背后则又有百度的推动。这再次明证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是BAT三巨头的天下,垂直领域难以再出现向BAT这样的三巨头,而且其发展方向还深刻的受到BAT三巨头的战略影响。而这次百度选择用放弃去哪儿45%股权换取携程25%的持股,也正是受到目前百度大力发展O2O的战略影响。

  Z后想说的是,从Z早PC时代的四大门户称雄,到SP时代的群魔乱舞,再到2008到2009年间的网络游戏爆发,再到如今移动互联网浪潮当中BAT三足鼎立。回顾互联网发展的这二十年,实在是精彩纷呈。而2015年作为互联网合并大年,国内有四个垂直领域的小巨头诞生,令人难忘,必将载入互联网发展的史册。

非特殊说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即刻处理。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webseo.com.cn/b/d/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