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你怀揣着伟大的梦想和无限的热情投入到互联网的大潮中,希望做出一款具备杀手级用户体验的成功产品。你明白精益创业的原则,重视用户体验的思想,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推广产品,却只赢得少量用户。你怀疑用户体验出了问题,于是迫不及待地要求设计师重新设计产品的视觉效果,越快越好。其实,你需要的不仅是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的用户体验策略。

  在产品设计文档编制方面,理论和实践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我们都知道用户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也都能从纷杂的方法中认出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原型制作阶段以及文档编制技巧的整体流程。但是,你还是会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到底怎么操作?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了解下设计文档编制的各个步骤之间的联系:

  1、在产品定义的初始阶段

  你需要和所有必要的相关人员就产品以及项目的开展方式进行一次头脑风暴。头脑风暴可能带来一套启动计划、一个精简的框架和一系列比较早期的概念图以及模型。

  2.开始调研阶段:

  在这一阶段,你的团队需要对所有假设进行完善,并填补空白的内容。根据产品复杂性、时间安

  排、现有知识程度等各种因素的不同,这一阶段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是,从整体上说,开展竞争性市场分析并执行客户调查是有益无害的。如果你有现成的产品,审

  查分析技术、启发式方法、内容、产品背景和用户测试等也会很有帮助。

  3.在分析阶段

  截止目前所收集到的产品营销数据可以为用户特性、体验地图和要求文档(例如按优先级排序的功能电子表和用户任务矩阵等)提供基础。在这一时点,产品定义、产品优先级和产品计划都已经经过界定并做好成为更正式的设计交付成果的准备。在这一期间也可能连续产出草图和流程图。

  4、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的成果将导向使用场景、概念图和模型,进而进入设计阶段。常见的文档类型包括草图、线框图、原型、任务流程图和设计规格等。例如,调研和分析阶段所得到的竞争分析和用户特性将应用到模型、概念图和使用场景中。反过来,这些内容又将影响到线框图、故事板和详细模型等中间或交付成果。有些公司会把调研、分析和设计阶段视为一个大的流程。

  5、执行阶段

  需要把代码和设计资源组合打造成符合设计规格的产品。

  6、完善阶段

  在实际产品发布时,还需要依靠支持记录、bug报告及其他分析技巧继续通过后续的版本迭代和升级推动产品的完善。在后续的生产模式下,需要以分析和报告的形式继续不断地生成并监控各类数据以确保成功的延续。

  7、生产环境下通过性能指数表和分析技术进行不断的测量与迭代可以保证实现连续不断以数据为驱动的产品改善。

 

  了解下哪些原则有助于推动产品在各个阶段内前进:

  我们将说明如何运用产品冲刺方法让流程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向前,而不是停留在初始的定义阶段。设计冲刺是指在1-3周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具体产品和设计问题。设计冲刺的三大关键要素是协作、减少交接摩擦和团队精力的集中。简单地说,你的设计文档应该集合各方的工作成果,而且必须始终以用户为核心。由于你需要快速执行各个阶段,所以应当保持冲力、尽量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你要着手处理小问题,以便保证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更高的风险承担能力。

  1、了解产品

  构建产品之前,你需要了解其存在的背景。你所要开展的活动应当能够满足商业需求和用户需求,还需要通过的设计解决方案同时满足这两方。这里的关键是“活动”,因为尽

  管商业模式蓝图和简约化蓝图之类的文档都很重要,你还需要给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动力,否则就是在花大价钱请一帮昂贵的人员闲聊众所周知的话题。这些活动应当高效并能够促成协作:

  1)、相关人员访谈:

  ——可以让每个团队成员访谈3个相关人员。产品会给客户带来什么感觉?他们应该怎么操作?通过记录相关人员脑中认为的客户的思考、感觉、操作方式,你就可以设定出用来进行可用性测试和用户分析的基准。

  2)、要求工作坊

  ——让相关人员聚集到一起讨论项目计划、然后探讨概念如何融入产品以及技术要求。你可以拿出一个空的商业模式蓝图或简约化蓝图,与你的团队一起进行填写。

  3)草拟创意

  ——拿起笔让所有人在有间内草拟几个不同产品或功能创意。让每个人给每个创意打分,然后你就能看出整体的趋势和偏好情况。

  在打完基础后,你就可以邀请大量用户进行访谈和测试以便获得实际环境的数据进行调研分析。随后,产品团队使用所记录下的内容制订了用户特性、写了几十套用户背景故事并最终规划出了产品要求。

 

  2.、设计产品

  一旦你有了产品使用目的的基本概念,下面的主要目标就是构建原型。不管你的团队是愿意用餐巾纸随便画画还是喜欢创建高保真或低保真度的线框图,成果都应当具有功能性。这一阶段的独特性在于,对于大部分交付成果来说,文档就是设计本身。

  产品团队应当提前调研两个迭代,提前设计一个迭代并对之前的版本迭代进行审查。如果你想要保持灵活性,建议直接打造低保真原型,让“交互于流程之上”。如果你更倾向于注重细节,同时不失灵活,可以先从概念图或草图着手,然后迭代低保真线框图,打造高保真原型。不管你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和相关人员及用户进行测试。

  如果预算和时间允许,你还可以画出体验图来强调产品在哪些方面能满足或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并做出任务模型表现用户为达到各自目标所需要执行的各项活动。虽然这些内容不属于设计的组成部分,但是考虑到你还需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在人们脑中和市场上的定位,因此也不无裨益。

  3.、构建及发布产品

  在开始集中进行技术工种时,一定要编制文档帮助你获得全局概念。具体的要求可以随着产品的精细化而改变,但是文档一定要能够帮助你了解产品进入公众时的优先事项。你可以将产品要求和技术规格文档以路线图的形式进行视觉呈现。产品路线图可以展现用户故事,帮助你对功能主次进行排序,从而满足用户需求。有的时候,还可以在路线图中加入特定的日期,让它起到时间轴的作用。路线图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帮助你分清优先次序,对产品要求和技术规格所确定的构建方法进行补充。在确定功能时,你可以使用Kano模型以3个类别对功能进行评估:

  1)、基本属性

  ——产品工作所必需。例如,笔记本的基本属性是要有键盘和屏幕。

  2)、性能属性

  ——可以作为KPI用来与不同产品进行比较。例如,笔记本的CPU速度和硬盘容量是优劣的关键,人们一般倾向于速度快、容量大的电脑。

  3)、加分属性

  ——根据顾客偏好不同的主管属性。例如,Macbook Air的超薄和光滑触感。有些用户会觉得这些是好卖点,但有的人不注重这些。

  根据这个模型以1-5分给功能评分,然后把功能放到优先级矩阵中,可以帮助你初步形成产品路线图的轮廓。

  4、 优化产品

  在构建(及最终发布)产品时,文档还需要注重于定义和跟踪产品销售情况及其他KIP。毕竟,如果不知道要优化哪些指标,也就无从谈起优化产品。

 

  建议写下发布目标(例如30天内下载量达到30000),然后确认你是否有正确的工具来记录进度。使用指标工具和bug报告软件可以让你建立起可以重复使用的报告,以便在产品发布前几周以及后期进行跟踪记录。在客户方面,你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类,然后给他们发客户调查问卷,评估进行迭代的内容和时机。迭代阶段时产品开发中需要很长的一个阶段。其产品团队使用当前的指标和优先级矩阵(可能是在设计阶段创建的)对以超出“局部值”程度对部分产品进行改善所需的工作量,与能够带来的好处进行比较权衡。如果他们觉得付出这些工作量是值得的,就会返回到定义阶段重新修订产品,以达到“全局值”。

  不论你选择简单文档还是详细文档,其目的都一样,那就是把你的思维过程体现到书面上,让你的团队能够进行互动和反映。文档应当是产品的指南针,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死规定。我们前面讨论过的一些阶段可能会以略微不同的顺序展开或平行展开,但不论顺序如何,它们都是为你提供灵感的方式。请你尽取所需,让你的文档随着产品共同前行。